粽子的歷史很悠久﹐大概戰國時已經出現。相傳楚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﹐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的屍體﹐把粽子投入江中﹐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吃屈原的屍體。經時代演變﹐粽子已經成為在農曆五月初五紀念屈原的端午節時必備的食品。
我自幼在香港嚐的都是家裡包的鹹肉粽﹐或者是家鄉的客家粽。其實這幾年來﹐市面上漸漸出現了較健康的選擇﹐比如「甜蜜美粽」﹑及「水果粽」等等﹐深受女性及愛健康人士的喜愛。
以下為大家列出了鹹肉粽和客家粽的食譜。清新健康的「冰涼水果粽」食譜可在朴爾雅食譜筆記網站中看到。
. . . . . . . . . . . . 鹹肉粽 . . . . . . . . . . . .
材料﹕
- 糯米 1 斤
- 開邊綠豆 1/2 斤
- 瑤柱 (浸過夜及撕碎) 2-3 粒
- 鹹蛋黃 (切半) 5 隻
- 腩肉 (切細件) 1/2 斤
- 粽葉 10 塊
- 棉繩 1 束
- 粗鹽 1 湯匙
- 油 3 湯匙
- 粗鹽 1 茶匙
- 油 1 湯匙
- 糖、鹽、生抽、酒、五香粉 適量
- 腩肉先加入醃料 (五香粉除外),醃約 3-4 小時,包粽前才把五香粉加入。
- 粽葉泡軟,入滾水川燙,洗淨瀝乾。
- 糯米及綠豆洗淨及充分浸過水後,隔去水份,分別加入醃料。
- 取兩片粽葉,頭對頭重疊,從頂端約 2/3 處摺成小漏斗狀。
- 加入 2 湯匙糯米,1 湯匙綠豆,放上 1/2 隻鹹蛋黃、腩肉 1 件及瑤柱絲;
- 再鋪上 1 湯匙綠豆, 2 湯匙糯米上面
- 將棕子包起,以棉繩捆綁
- 放入滾水內﹐煲 2 小時即成。
. . . . . . . . . . . . 客家粿粽 . . . . . . . . . . . .
材料﹕
- 粽葉 40 片
- 棉繩 1 束
- 糯米粉 1/2 斤
- 蓬萊米粉 1/2 斤
- 細砂糖 1/2 杯
- 豬油 1/4 杯
- 溫水 1 3/4 杯
- 粗絞肉 1 斤
- 珍珠脯 1/2 斤
- 蝦米 1/2 杯
- 香菇 8 朵
- 油蔥酥 1/2
- 醬油膏 6 大匙
- 胡椒粉 1 大匙
- 將 6 大匙糯米粉﹐加 3 大匙水﹐拌揉成團,分成數塊﹔放入滾水中煮至浮起,即為熟粉糰。
- 將剩餘的糯米粉、蓬萊米粉、熟粉團放入盆中,加入糖、豬油、溫水,拌揉成耳垂軟度的糯米糰。
- 珍珠脯泡水 5 分鐘瀝乾﹔蝦米、香菇泡軟,擠乾水分﹐切丁備用。
- 起油鍋﹐加 5 大匙油,炒香香菇﹔再入蝦米、絞肉炒熟,入珍珠脯炒透後,加入醬油膏、胡椒粉、油蔥酥拌炒,放涼即為餡料。
- 粽葉泡軟,入滾水川燙,洗淨瀝乾。
- 糯米糰搓長條,分成 20 等份,分別按壓成圓片。
- 圓片中包入適量餡料,捏合揉成圓球,均勻裹上一層沙拉油。
- 取兩片粽葉,頭對頭重疊,從頂端約 2/3 處摺成小漏斗狀,放入步驟 (7),包成粽子狀,以棉繩捆綁。
- 包好的粿粽依序排入蒸籠,以中強火蒸 20-25 分鐘。
後記﹕
- 要分清楚葉底葉面,有葉脈突出的是底,比較滑身的是葉面。包的時候,要將材料放上葉面,包好之後葉底就自然就會向外了!